提到我国商界雷厉风行的女强人,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董明珠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董小姐中年丧夫,一个人带着幼子,36岁在职场上从头开始。
硬生生把一手烂牌,打出了王炸。
其实,在我国,还有一个人,出身贫苦,却凭借自己的敢闯敢拼,同样将一手烂牌,打得风生水起。
这个人就是香江集团的创始人翟美卿。
(翟美卿)
翟美卿是个不折不扣的穷苦人家的孩子,从小与家人蜗居在广州昏暗的旧房子里。
长大之后,她一门心思想要做生意,出人头地。
23岁,她凭借灵活的头脑和吃苦耐劳的性格,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100万。
本想拿着这笔钱在北京大展拳脚,却在开工厂期间,遭到入室抢劫,差点丢了性命。
回广州养伤时,她认识了老公刘志强。
1990年,两个人携手在深圳,开设了第一家金海马家具商场,生意火爆异常。
随后5年,连锁家具商场席卷全国,翟美卿迅速成为国内家具连锁的第一人。
2022年,商业版图已包含家居连锁、房地产、商贸物流、能源、金融、健康医疗等领域的香江集团,年收入超千亿。
翟美卿和丈夫更是凭借超百亿的身家,上榜2022胡润全球富豪榜。
她是如何白手起家,一步步实现人生目标的呢?
这还要从她贫困的童年说起。
1964年,翟美卿出生在广东广州。
别看她是地地道道的广州土著,但是从小家庭就比较清贫。
从出生,她们一家六口就挤在卢排新街的一间“老破小”里。
她和一个姐姐、两个哥哥挤在临时搭建的阁楼上,爸爸妈妈睡在阁楼下。
夏天的晚上,闷热难耐,难以入睡。
小美卿时常一边听着哥哥震耳欲聋的呼噜声,一边幻想,什么时候家里能换个大房子。
(翟美卿全家福)
那时候,爸爸妈妈都在国营单位上班,爸爸是建筑队队长,妈妈在百货公司做售货员。
虽然每天忙忙碌碌,早出晚归,微薄的工资也才够全家人的温饱。
但爸爸妈妈坚定地认为,稳定的国营工作才是正道。
翟美卿是家里最小的孩子,家里有什么好吃好喝都惦记着她,但她依然瘦骨嶙峋。
面对10岁体重才30斤的翟美卿,同学经常嘲笑她是“怪胎”,她也总是受到学校同学的欺负。
父母和哥姐的疼爱,造就了她活泼、大胆、不服输的性格。
但凡欺负她的那些“小霸王们”,也没有好果子吃。
别看翟美卿活泼好动,爱和问题学生正面刚,但是说到学习,那可是让父母相当省心。
初中时,她还被老师挑进了尖子班,成为全家人的希望。
尤其是为了生计被迫放弃学业的爸爸,期待着美卿能一圆他的大学梦。
1979年,翟美卿顺利被高中录取。
也是在那一年,市场经济的春风,吹到了她的家乡。
无论是人们的思想,还是周遭的环境,都开始悄然变化。
街道上,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街坊们,大谈特谈个体户的生意经。
美卿有个女同学,原本和她家庭条件差不多,很少有零花钱。
突然从某一天开始,这个女同学经常换新衣服,什么时髦穿什么,还请美卿吃零食。
仔细询问才知道,原来是这个女同学的哥哥,在广州火车站附近开了个摊位卖衣服。
正因为家里有了个体户,一家人的生活质量发生了质的飞跃。
这让翟美卿那年轻不服输的心,开始蠢蠢欲动。
虽然人还在教室里,但心早就飞远了。
思考再三,美卿鼓起勇气和父母说出了退学做生意的想法。
这让保守了半辈子的父母难以接受。
一直以来,他们都对这个头脑聪慧的小女儿寄予厚望。
他们实在想不通,妥妥的一个大学生苗子,怎么就一门心思想当走街串巷的个体户呢?
经过双方协商,最终父母妥协同意美卿退学工作,但是不能做个体户,还是要进国营单位工作。
随后,妈妈托人在当时广州最大的国营饭店,为美卿谋得了一份后厨洗碗工的差事。
看着原本纤细白皙的手,被洗洁精泡得粗糙红肿,妈妈心疼得眼泪哗哗的掉。
翟美卿却一点不觉得委屈。
因为,这份不起眼的工作,让她离梦想更近了。
她眼神坚定地说,“妈妈,我不会在饭店做一辈子洗碗工的。”
就像路遥在《平凡的世界》里说的那样,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,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。
思想独立的翟美卿,一直都没有放弃做生意、当老板的念头。
进饭店打工,反而让她因为经济独立,目标变得更加清晰且坚定。
她瞒着父母,有条不紊地努力着。
那时候,每天下班后,翟美卿便火速赶到名满全国的广州服装第一街——高第街,去闺蜜家的服装摊位免费帮忙,学习做生意的小门道。
这样“实习”了三年之后,翟美卿几乎掌握了卖服装的进销货一条龙的业务常识。
婉拒闺蜜的入伙邀请后,她拿着3年存下的工资和妈妈赞助的两千元创业基金,开始了埋藏心底已久的老板梦。
(翟美卿和堂妹)
她在离广州火车站很近的地方,咬牙租下了一个月租金一千多元的小摊位。
看着周围摊位的门庭若市,翟美卿脑海中出现了自己数着一沓沓钞票的画面。
从0到1的创业谈何容易,更何况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小女生。
谨记爸爸“老实做人,规矩做事”嘱托的翟美卿,哪里是周边圆滑的个体户们的对手。
每当南来北往的客户,拿着她摊位上的牛仔裤问是不是全棉的时候,她总是实在地说“不是”。
眼看着客户一个个跑到了别人家的摊位,拿着同样材质的牛仔裤,却得到了全面的满意答复。
站在旁边的堂妹都气疯了,直说翟美卿根本就不是做生意的材料。
就这样,她的第一次创业以失败告终。
老话说,不撞南墙不回头。
父母以为,试也试了,赔也赔了,她总该死了这份当老板的心了吧。
但是,一向倔强且主意正的翟美卿可没那么容易放弃。
她在这次的创业经历中,看到了最朴素的一条生意经。
那就是只要你找准进货,搞定销货,赚取差价,这生意就能做成。
她当时想,如果再给她一次机会,她一准能成。
很快,翟美卿再次试水的机会就来了。
她家有个亲戚在香港卖家具,想来这边进货,但苦于没有靠谱的渠道。
翟美卿知道后,主动请缨要给亲戚跑渠道,但是要收10%的提成。
亲戚看着这个还不满20岁的年轻丫头,着实有些怀疑,但耐不住翟美卿的软磨硬泡,就勉强答应,让她先采购30万的货试试看。
30万的数额,给了翟美卿很大的动力和刺激。
要知道,那时候是80年代初期,普通老百姓一个月的工资才四五十块。
翟美卿每天跟着魔一样,忙着跑渠道。
那段时间,她跑遍了广东顺德的大小家具厂,选样式、谈价钱、取货运货,乐此不疲。
一年多之后,30万的货采购完毕。
翟美卿不只将3万块的提成妥妥地揣在了兜里,还将顺德那一张家具源头的渠道网,稳稳地抓在了手里。
1985年,21岁的翟美卿果断砸了自己的铁饭碗,从国营饭店辞了职,奔赴北京。
她要北上,继续圆她的老板梦。
为什么翟美卿会千里迢迢地跑到北京来呢?
原来她打听到,香港亲戚托她采购的家具,最终都是销往北京的。
最先受改革春风拂面的广东设计出的家具款式,在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北京,特别受欢迎。
香港亲戚也因此赚得盆满钵满。
掌握了一手货源的翟美卿心想,她为何不自己赚这个钱?
于是她不顾同行妈妈的强烈反对,一意孤行地留了下来。
数九寒冬的日子,这个不怕吃苦的南方丫头,再次拿出爱拼才会赢的架势,满北京城的找店面。
终于,翟美卿和一个同样从外地来的落魄小老板达成了合作协议。
她负责承担采购家具的成本,小老板用房租入股,收入俩人五五分成。
这对于资金不多的翟美卿来说,简直是老天爷白给的好机会。
殊不知,这是社会给翟美卿的又一次教训。
她看准春节消费档口,几乎花光了身上的银子。
随后又从广东进了一批款式各异的家具,摆满了门店展厅。
几天功夫,除了运输途中破损的家具,其他家具被客户抢购一空,收入将近20万。
这下可把翟美卿高兴坏了,有力证明了她北上决策的英明。
正当她准备按照之前的约定,拿回属于她的10万块钱时,看似老实巴交的小老板却变了脸。
小老板只同意把破损没卖出去的家具作为分成给翟美卿,至于现金,卖货时都是他的人收的钱,他坚决不拿出来。
两人之前只是口头协议,翟美卿又孤身一人在北京,只能认了倒霉。
生性要强的翟美卿来不及自怨自艾,马上收拾好心情,给破损家具找买家。
她每天从租住的地下室出发,挨家挨户推销。实在走累了,就花两毛钱,坐几站公交车。
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。
北京国华大厦特别喜欢采购广东的床垫,翟美卿找到他们时,床垫正在脱销。
她二话不说,马上找出破损家具中剩下的几副完好的床垫,运到商家救急。
自此,人美心善又头脑灵活的翟美卿开始在北京站稳脚跟。
不满足于现状,似乎是成功创业者的天性。他们永远向往着更高一级的阶梯。
在北京床垫卖到飞起的翟美卿,创业的DNA再次涌动。
她想直接在北京建厂,自己生产床垫。
为了节省租金,把钱花在刀刃上,翟美卿把厂房、库房、住处全部安在了北京六里桥,一个鱼龙混杂的村子里。
这也为她后面的劫难,埋下了隐患。
1987年,23岁的翟美卿带领着广东顺德来的师傅们,严把质量关,一丝不苟地生产着“美满”牌床垫。
一张张精心制作的床垫,就这样走进了北京的千家万户。
23岁的翟美卿,也终于得偿所愿,当上了这个床垫厂的老板,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100万。
古人有云,安危相易,福祸相依。
正当翟美卿要在北京大干一场的时候,一场劫难向她袭来,差点要了她的命。
一个冬天的深夜,奔波一天的翟美卿回到住处,洗漱完毕之后,很快就进入了梦乡。
工人们也都睡了,整个院子异常的安静。
突然,一个蒙面男子撬开房门,出现在翟美卿跟前,用刀抵住她的脖子,压低声音说:
“别出声,想活命,快把保险柜打开。”
睡眼朦胧的翟美卿一下子惊醒了,顾不上歹徒的威胁,她本能地大喊:
“救命啊,来人啊。”
凶狠地歹徒瞬间把刀刺向她的嘴里,鲜血一下子涌了出来,顺着脖子往下流。
看着眼前的血人,歹徒丝毫没有停手的意思,继续威胁道:“快把保险柜打开!”
翟美卿虽然疼痛难忍,但也没有向歹徒屈服。
她想,彼此僵持之下,兴许还有一线生机,倘若听话打开了保险柜,就必死无疑了。
眼看眼前的柔弱女子,没有照做的意思,心狠手辣的歹徒把刀从翟美卿的嘴里抽出来,朝她脸上慌乱地刺了起来。
这时,突然有工人起夜上厕所,吓跑了歹徒,才救了翟美卿一命。
她在医院足足躺了一个多月,才回到工厂中。
与死神擦肩而过,并没有让翟美卿畏首畏尾,她还是一如既往的拼命。
年纪轻轻的姑娘,独自一个人在北京打拼,还差点丢了性命。
这让一向对她视若珍宝的家里人不淡定了。
1989年,在父母的反复催促下,翟美卿结束了北京的工厂,回到广州养身体。
也是在这一年,她遇到了人生中的另一半,刘志强。
有时,缘分就是这样的妙不可言。
这天,爱美的翟美卿去发廊做头发,一个北方人模样的男孩子总是情不自禁地盯着她看。
做完头发,这男孩子更是非要送翟美卿回家。
一来二去,两个人便熟识了起来。
自小就男孩子性格的翟美卿,比较欣赏敞亮豪爽的男孩子,有一半山东血统的刘志强,刚好是她的菜。
刘志强也对性格开朗,气质优雅的翟美卿一见钟情。认识不到一年,他们就结婚了。
这样敢想敢做的风格,很“翟美卿”。
婚后,两个同样勇于拼搏的年轻人,开始携手创业。
他们把目光锁定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深圳。
夫妻二人在深圳租下一千多平米的大卖场,创立了第一家金海马家具城。
开业之前,为了做好前期推广宣传,刚生完孩子不久的翟美卿,跟着老公刘志强挨个小区发促销广告,一走就是几十公里。
与当时广东家具市场虚高的价格不同,金海马家具城采取的是,在所有货品进价基础上,加25%的一口价模式。
对比同行在进价上赚两三倍的价格,翟美卿的家具虽然利润小了,但是也赢得了民心,一下子就打开了市场。
随后几年,金海马家具城全面开花,陆陆续续在全国各地,开了80余家连锁店。
翟美卿两口子的收入,也一下子跃升至千万级别。
这一年,翟美卿也不过才30岁。
然而,翟美卿并没有停下奋斗的脚步,她的商业帝国,才刚刚开始。
1995年,香江集团成立。
此后,翟美卿在丈夫的配合与支持下,带领着香江集团一路高歌猛进。
2000年,进军房地产行业,2005年,进军能源和金融行业,2011年,进军医疗健康产业。
翟美卿再也不是广州巷子里,那个和兄弟姐妹挤在阁楼里做梦的小女孩儿了。
她凭借着一双勤劳的双手,和充满智慧的头脑,白手起家,走南闯北地厮杀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。
她的商业帝国在夫妻二人的携手布局下,已扎稳根基。
他们的收入,也步入千亿的行列。
自己富了,贫苦人家出身的翟美卿,也没有忘记帮助他人。
早在1992年的时候,翟美卿就在广东妇联的介绍下,走访过广东清远。
清远是当时广东省内排名第一的贫困县。
翟美卿在那里,看到了一所破败不堪的小学,和一群衣着单薄、皮肤蜡黄的孩子。
看到孩子们稚嫩的脸上,布满一颗颗白斑时,她忍不住好奇地问陪同人员,孩子脸上是什么?
得到的回答,一度让翟美卿哽咽不已。那些是因为常年营养不良造成的虫斑。
回到家后,那歪七扭八的校舍和穿着布满补丁衣服的孩子们,在她的脑海中挥之不去。
辗转反侧之后,翟美卿决定,她要捐款给当地建新校舍,给孩子们添置必要的生活用品和衣物。
她要创造条件,让孩子们好好读书,就像她一样,靠自己改变生活的窘境。
1996年6月,新学校在一片欢呼声中拔地而起,孩子们终于可以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中,安心学习。
她给孩子们创造了人生新的可能。
随后几年,翟美卿一直在公益道路上持续施肥播种。
2005年6月,翟美卿心满意足地从北京民政部大楼走了出来。
她如愿以偿地拿到了批号为001的国家级私立基金批复文件,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正式成立。
据了解,这些年,翟美卿的各类捐款已经累计超过10亿元。
热衷公益,也给翟美卿带来了一系列的荣誉:
全国三八红旗手、中国儿童慈善家、中华慈善奖、广东十大杰出女性、十大女性公益人物等。
翟美卿奋斗半生,也等到了长子刘根森学成归国,逐步接管集团的产业。
2018年,被称为广州最牛富二代的刘根森,迎娶了富力集团千金。
这样的强强联合,似乎也在为刘根森全面接手香江集团谋略布局。
正如狄更斯所说,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。
而坚持与勇敢,无疑就是翟美卿征服一座座高峰的阶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