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多
首页 >  要闻 >

新动态:变“等上门”为“迎上去” 南京六合生态环境局去年信访举报案件降六成

2023-02-27 12:20:09 来源:扬眼

“感谢你们的帮助,这个问题困扰我很久了,现在终于解决了!”不久前,南京六合生态环境局收到了一份朴实而珍贵的感谢:一笼满满的冒着热气的馒头和一面红锦旗。这是附近的居民特地送来感谢信访科此前为他们提供的帮助的。“这是对我们的生态环境信访工作最好的认可和鼓励。”南京六合生态环境局信访科科长张乐说。真挚感谢中,是南京六合生态环境局始终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,化“等上门”为“迎上去”,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各类生态环境信访问题的创新探索。

转变机制,压实信访工作责任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不断深入,由于基层部门基础薄弱,南京六合生态环境局面对越来越专业、复杂的信访问题,承担着不少压力和挑战。为破解这一难题,南京六合生态环境局高度重视,局领导当班长,科室负责人任组长,通过“关键少数”带动“绝大多数”,强化组织领导,建立出一个更具专业性和耐久力的信访队伍,深入一线,以“贴身式”的攻坚治污,将问题解决在萌芽,消除在源头,进一步提升区域生态环境管理水平,压实信访工作责任。

“我们不断转变思维、主动出击,一步步化解难题。”张乐说。南京六合生态环境局通过打破管理壁垒,为信访部门优化赋能,将被动受理群众反映问题的信访机制转变为从群众视角出发,主动出击、源头治理,使信访工作真正成为为民谋福的“金矿”。

2022年,南京六合生态环境局通过“迎上去”的群众关怀,共办理各类生态环境信访举报案件260件,总量较2021年下降60.12%;年度信访案件按期办结率100%,满意率96.7%。

创新思维,提升信访工作水平

建筑施工噪声扰民问题一直是信访工作的重难点,能否让建筑工地按下“降音键”,关乎百姓民生。为此,南京六合生态环境局成立工地专班,与企业、群众协同共治,运用“大数据+互联网+铁脚板”管理新模式,通过信访数据找出重点,发现难点。

组织两支施工管理专班,一队以重点投诉单位为点位,每晚开展实地巡查;另一队以智慧工地平台运用和区内施工管理群的晚间调度为抓手,每晚开展飞行巡查。

通过常态化管理,帮助施工单位自觉树立环境管理意识,从源头上减少施工单位因临时抢工或管理缺失产生的偶发问题。同时,为切实将信访问题化解在基层,2021年5月,南京六合生态环境局制作生态环境便民服务卡,向全区多个居民小区发放,有效将各类环境信访问题吸附在属地。

“现在我的手机号就是居民的‘电话热线’,大家有问题第一时间就能想到联系我。”张乐说。

2022年,南京六合生态环境局再次进行升级,将生态环境便民卡数字化,便民卡包含生态环境局、社区和附近建筑施工单位协调员三方24小时联系电话等信息,通过小区电子屏、业主微信群发布,不断扩大便民卡在群众中知晓度。

风雨无阻,坚守信访工作承诺

“马上到”,这是南京六合生态环境局的化工异味专班给上访群众们的一句承诺,短短三个字,已经坚持了3年。3年来,无论风雨寒暑,只要是有群众来电,专班必到,成员的相册里装着村落的春夏秋冬;3年来,在成员们的脚步丈量和辛苦付出下,片区化工异味投诉量同比下降了97%。

这样的“解忧专班”在南京六合生态环境局还有很多个。夜半时分,重点管控区巡查专班简单地吃上几口饭,便走上街道,查工地、巡道路、管油烟。同时,为加强夜间环境管理,2022年,在夜间工地和三产管理任务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企业夜查工作,进一步减少区域污染物的排放。南京六合生态环境局将继续坚守责任担当,完善、创新环境信访工作机制,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战,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提供坚实保障。

扬子晚报网/紫牛新闻记者 刘浏

校对 徐珩

标签: 生态环境局

国际
国内

要闻

健康

法制

体育